专家介绍
  • 周益奇 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男,1975年7月生,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2008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环境科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方法开发、污染源解析、迁移转化和归趋研究。
  • 康跃惠 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男,1965年11月生,博士,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化学系,1999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得地球化学博士学位,2000年1月至2002年4月、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分别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日本琦玉国际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5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05年7月-12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Visiting Research Schoolar),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在英国University of Sussex 生物与环境科学系作为Marie Curie Research Fellow在英格兰工作,现为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公用仪器平台负责人,获2010年年度中国科学院“引进杰出技术人才” 入选者。主要从事环境分析方法开发、仪器功能拓展和方法学,以及环境样品库方面的研究。
  • 张庆华 博士,研究员
    男,1972年12月生,博士,研究员,大型分析仪器室主任。2004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环境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二恶英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学及其在我国污染行为的研究,对我国一些典型污染地区二恶英类化合物的来源、行为、归宿和影响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从2009年起连续承担中国南北极科考项目,并多次赴南极长城站、北极黄河站开展长期野外观测站点的建设和项目实施,率先在世界“三极”开展POPs研究,对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深入研究。
  • 李红岩 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女,1976年10月生,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环境工程博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2007年4月分别在日本东京工科大学、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任教授研究员。2007年5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在澳大利亚水质中心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任环境水质学专业技术平台负责人,获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十一五”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13)、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2020)、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饮用水水质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集体(2021,排名12/获奖20人)。主要从事水质监测与分析技术研发、水介传播病原微生物的监测方法及其风险评估研究。
  • 高光耀 博士,研究员
    男,1984年10月生,博士,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0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生态系统中水分、养分、泥沙等物质运移过程机理、区域分异规律和影响机制的实验观测与模拟研究。
  • 李红华 博士,高级工程师
    女,1974年9月生,环境科学专业博士,高级工程师。2006年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工作,现为实验室副主任。主要负责仪器平台LC-MS/MS、GC-MS等大型仪器的应用和管理工作, 并一直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分析的技术支撑工作,202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人才项目(工程技术类)。
  • 王美娥 博士,副研究员
    女,1975年2月生,博士,副研究员。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至2009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工作,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7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与管控研究。
  • 曹冬 博士,高级工程师
    男,1980年5月生,博士,高级工程师。2009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平台工作。主要负责仪器平台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等大型仪器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同时基于上述仪器开发复杂环境样品的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工作。
  • 黄红林 博士,高级工程师
    女,博士,副研究员。2007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环境科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开发、环境界面过程、生物效应的研究。目前在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公用仪器平台工作,主要负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仪器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同时从事复杂体系痕量元素的分析表征、多设备联用技术开发等工作。
  • 姚醒蕾 博士,高级工程师
    女,博士,副研究员。2004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年于日本大阪大学,获药学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2年,2012年至2014年分别在浙江大学药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暨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主要负责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声波聚焦流式分析仪等仪器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同时从事开发复杂环境污染物暴露下毒理学分析新方法的研究工作
  • 郑 蓓 硕士,高级工程师
    男,1981年9月生,硕士,高级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获有机化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平台工作。主要负责仪器平台的元素分析(ICP-MS/MS、ICP-MS、ICP-OES等)设备、界面表征设备(原子力显微镜等)、稳定同位素质谱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并结合科研需求开展分析方法研发与设备研制工作。
  • 于志勇 博士,高级工程师
    男,1976年7月生,博士,高级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环境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12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专业技术平台工作,主要负责平台有机色谱、质谱类仪器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以及有机污染物检测方法研究工作。
  • 李黛青 硕士,高级工程师
    女,1966年10月出生,硕士,高级工程师,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技术评审专家、省市级环境影响技术评审专家。19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环境地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评价部工作,2008年起任环评部副主任,2019年环评部撤销后在大型仪器室工作。多年来从事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污染场地评价、生态保护和修复、污染治理和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在节能减排、污染防治、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政策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 宋祥梅 硕士,高级工程师
    女,1978年5月生,硕士,高级(副高)工程师。2004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获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有机物测试分析工作,现在主要从事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的分测试工作。